2007年北京市浙商杯武术太极拳比赛

比赛现场未能以摄像机拍下全部参赛选手的完整套路,在此仅收录了拍摄完整且拍摄质量较高的部分选手视频。

[jwplayer width=”320″ height=”260″ mediaid=”214″]樊存曾在老年组的剑术比赛

[jwplayer width=”320″ height=”260″ mediaid=”220″]樊存曾在老年组的拳术比赛

[jwplayer width=”320″ height=”260″ mediaid=”221″]刘老太太在老年级的拳术比赛

[jwplayer width=”320″ height=”260″ mediaid=”222″]杜超在青年组的拳术比赛

[jwplayer width=”320″ height=”260″ mediaid=”225″]江波在青年组的拳术比赛

怀念我的老师雷慕尼

雷慕尼老师近照

雷慕尼老师近照

今年的十一月三十日是雷老师逝世二十周年祭。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八时十五分雷慕尼老师因患脑溢血不幸在广州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大礼堂举行追悼会。曾记得当时参加悼念的人非常多,大家对雷老师的去世都深感意外,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同时对雷老师的人品极为敬佩!

北京市武协为雷老师举办了最为隆重的追悼会,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对雷老师的怀念依然凝重。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把雷老师的太极技艺完整的传授下去并发扬光大!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模糊了……..

2006年12月7日23时,写于家中

雷慕尼老师追悼会现场

雷慕尼老师追悼会现场

我的老师雷慕尼

一九七六年我独身一人去了北京月坛公园,拜见雷老师。

当时雷老师正在教授传统陈式太极拳,学拳的人非常多,整个月坛公园西侧围墙内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大家都在刻苦练拳,只见雷老师在不断的指导学员纠正动作,并不时的做着示范。

远远望着雷老师的演示我被他的优美拳势所吸引,拳架舒展大方,动作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螺旋缠绕意气神合一,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雷慕尼老师近照

雷慕尼老师近照

当雷老师空闲下来,我立即迎上去,叫了一声老师并说明我的来意,希望能够拜他为师,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

记得当时雷老师看我非常瘦小,便随口问道:“你小小年纪,又是一个女的,为什么要学陈式太极拳啊?”叫他这一问我才四处观望一番,竟然发现所有学员中无一女性,我是唯一的小女孩儿。

我告诉雷老师我是因病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的,五年的锻炼使我尝到了甜头,身体也健壮多了,我想增加运动量想向陈式太极拳进军,并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请老师多指教。

雷老师听后说:“那好,表演一套杨式24式给我看看。”我当时并不知道雷老师也是因身体不好而从学习杨式太极拳开始健身后转学陈式的,他对杨式拳也很精通。

我打了一遍杨式太极拳,雷老师说:“嗯,还不错。”跟着又说:“你继续练杨式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学陈式啊~”我一听便说:“那可不一样,两套拳的风格完全不同,我想增加运动量,学习较难一些的剧烈一点的。”我执意要求学习陈式太极拳,雷老师见我决心已定便收下我这个在当时唯一的女学生。

从此我就跟随雷老师每天都去月坛公园学习陈式太极拳。直至一九八六年雷老师病逝我始终都没有离开过。

雷慕尼老师与学员合影(一)

雷慕尼老师与学员合影(一)

雷慕尼老师与学员合影(二)

雷慕尼老师与学员合影(二)

雷慕尼老师与学员合影(三)

雷慕尼老师与学员合影(三)

 

2006年11月18日本站年会照片

2006年11月18日上午,由陈式太极拳北京紫竹院辅导站发起了『中国武术段位证书颁发仪式暨冯志强老师八十大寿生日宴会』。这次聚会作为本站的年会、茶话会,同时也邀请了研究会的领导,以及当今陈式太极拳界的泰斗:冯志强老师前来参加。

最初会议选址于中国气象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但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临时改到了奥林匹克饭店二楼的湘彬食府。这一变动导致本站部分成员未能及时赶来,不过还是有相当多的老师和学员们按时到场,在签到簿上留下了众多的大名。

到场的嘉宾有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老师及其夫人,前任协会秘书长田秋田老师,现任协会秘书长田秋茂老师,协会财务主管杨香凤老师,大会主持田京苗老师。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当时曾和田京苗老师一起在月坛拜雷幕尼老师学拳的前辈们,还有田京苗老师的中外学生数十人,把个会堂挤得满满。

冯志强老师与夫人抵达会场初时,在大厅绚烂的灯光下他是高大的严肃的,键硕的身形俨然一派大师风范。我们在场的人都还有些拘束,可几句寒暄后他的随和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亲切。于是我们围了上来纷争着与大师握手留影。

闪光灯将近一个小时的狂闪后,会议在田京苗老师的主持下于10点钟正式开始。

先由冯志强大师讲话,他讲述了自己学习太极拳的经过,打倒美国散打高手和在日本访问时一人连战三大派流的来龙去脉。并着重对养生、如何练习太极拳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一一解答,说到兴致时还和我们过手交流,演示了一些推手与对敌技法,大家都受益匪浅。

接下来是秋田和秋茂老师发言,通过他们的讲话让我们对研究会的职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后,12点左右宣告圆满结束。

冯志强老师八十大寿生日宴会,寿宴当然是少不了的了,敬酒的敬酒吃肉的吃肉。当然冯志强老师也非常的开心,还戴上了生日帽,喜悦之情跃然于表,能为冯老师带来一些欢乐,我们也同感喜悦!

13点左右冯志强老师以及众位嘉宾陆续离开,本站余兴未消的数十位学员还留下各自表演了部分陈式套路,请田京苗老师指正;田京苗老师也在兴致之余为我们演示了推手的基本技巧中较难的乱踩花,14点左右大家才尽兴散去……至此,本次会议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是怎样练习太极的

田老师拳照

我在八岁那年被医生诊断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等症。当时全身风湿症状非常厉害,两脚踝骨处红肿得象个紫茄子,根本不能直立行走,心脏受到严重的侵蚀,不得不住进儿童医院救治。

从此,几乎每年都因风湿心脏病发作而住进医院,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还因风湿性心脏病发作而休学一年。为此我成了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无论我多么注意、多么小心,每年进入冬和开春时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坎儿,因为一到这些时节我的风湿性心脏病就会发作并住进医院。

病痛的折磨给我带来太多的烦恼。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试着走进公园学练太极拳。

田老师拳照

因为当时身体非常虚弱不能做剧烈运动,只能选练动作较慢比较舒展的杨式太极拳。那一年是一九七二年。在月坛公园我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24式、48式、88式及杨式太极剑32式、56式、杨式太极推手等套路。

练习杨式太极拳两年后,我的身体状况已明显好转,基本上不感冒了,入冬和开春时节也不发病了。此后我便一直坚持练拳,在练拳的同时,我还经常参加西城区和北京市的太极拳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承担起了杨式太极拳辅导站的辅导员工作,为推广太极拳运动尽一点绵薄之力。

练习五年杨式太极拳后,我的风湿性心脏病基本上被控制住了,没有像不好的方向发展,而且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我产生了要加大运动量,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想法。

经过考察后,我选择了跟随当时在月坛公园教授传统陈式太极拳的著名拳师雷慕尼先生学习,从此开始了我的陈式太极拳习练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