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京苗:受益太极拳术,致力传承弘扬(转自全球功夫网)

太极拳是优秀传统拳种,体用兼备,不仅是一门防身御敌的技击术,也具备良好的祛病强身、养生长寿功效,正如《十三势行功歌诀》中所说:“详推用意究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京城有位太极拳传人,通过练习太极拳,很快治愈顽疾,几十年勤习不辍,不遗余力地传承、推广太极拳,成果显著。她就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武术七段田京苗女士。

田京苗,1955年出生于北京,自幼体弱多病,在一次感染猩红热后,引发风湿病,侵蚀心脏,转发风湿性心脏病,每次感冒发烧都会引发,每年都要住院治疗。医院也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能靠服用激素类药物维持,缓解病情。医生建议她练习太极拳,或许能够有利于恢复。田京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离家不远的月坛公园寻访太极拳师。当时有很多武术名家在月坛公园教拳,如一代武学大师孙禄堂的爱女孙剑云,形意拳、八卦掌名家许繁増,擅长地功的无极拳名家段志良等,仅太极拳就有杨式、陈式、孙式等不同流派的老师在教。田京苗当时对武术和太极拳毫无了解,经过连续一周的观察,她认为舒展大方、松柔舒缓的杨式太极拳最适合自己,于是开始跟随赵华舫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赵华舫精通多种拳法,八极拳为罗疃李大中一系传人,又随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习拳,太极拳学自著名武术家李天骥,他在西城区体委群体科工作,在月坛辅导站传授太极拳。田京苗和赵老师学习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和国家体委编创的24式简化太极拳、32式简化太极剑、88式太极拳等拳械套路。1年之后,奇迹出现了,从前经常出现的感冒、发烧消失不见,她非常惊喜,家人也很高兴,这更增强了她学习太极拳的信心和动力,每天风雨无阻,勤习不辍。5年后,田京苗不仅身体恢复健康,太极拳也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对太极拳拳理、拳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兴趣也更加浓厚。解除病患的她打算多学习新的内容。于是在1980年,她又随同在月坛公园教拳的雷慕尼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雷慕尼是陈发科先生名弟子,具有很高造诣。陈式太极拳比杨式太极拳运动量大,螺旋缠绕,快慢相间,二路炮捶腾挪闪战、窜蹦跳跃。当时和雷老师学拳的女孩子只有田京苗一个,雷老师发现她悟性好,对她很关照,经常给予单独指导。田京苗已经有了五年太极拳功底,肯钻研,下功夫,进步很快,得到雷老师的喜爱,系统学到了陈式太极拳、械、推手,对技击用法也有所了解,不仅身体越来越好,功夫也越来越高。1984年,雷老师带领她参加全国太极拳选拔赛,她一举获得陈式太极剑金牌和传统陈式一路太极拳银牌,由病号变成了冠军!直至1986年雷老师去世,田京苗都一直跟随雷老师学习、钻研陈式太极拳,成为雷老师的得意弟子之一。

自从习练太极拳之后,田京苗再没吃过药,顽疾一扫而光。对于太极拳,她经历了陌生、接触、了解、深入、钻研等几个阶段,认识到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有益身心的优秀传统拳术,她要把太极拳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受益。早在田京苗随雷慕尼老师习拳之时,她就协助雷老师教授一些国外的女学员。作为雷老师的第一个女学生,她还将几个习练杨式太极拳的女孩子介绍给雷老师练习陈式太极拳,自己也协助老师对她们进行指导,积累了初期的教学经验。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后,雷慕尼担任副会长,田京苗为研究会理事。1989年,研究会在海淀区还没有陈式太极拳辅导站,田京苗率先在紫竹院公园创办辅导站。渴望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学员非常多,两个月一期的学习班,人数最多的一期有50人,最少的也将近30人。田京苗不辞辛劳,认真教学,真诚待人,既是学员的老师,又是拳友、朋友。她继承了雷慕尼老师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员体会到太极拳的内涵。她永远记得,雷老师传授她大捋时,一个进步靠,自己像被金属冲撞上一样,感受到雷老师深厚的内力,这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出现的,只能亲身体验。因为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大小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悟性高低不同,田京苗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力争让每个人受益。她的很多学生学有所成,不仅身体强健,还在各类武术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教学30余年,田京苗累计教授3000多名学员,2013年她开门收徒,68名弟子按照传统仪式拜在她的门下,2015年她再次收录31名弟子,桃李满园!

田京苗把整理、传承、发展陈式太极拳当成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秉承了雷慕尼老师文武双修的理念,随书法名家习练书法,并体悟到书法与太极拳相通的道理。她笔耕不辍,整理的专著《陈式太极剑传统五十七式》于2011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另一本专著《陈式太极拳一路》计划在今年出版。她师古而不泥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著名武术教练吴彬曾指点过她太极剑,并对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她虚心接纳。她采取口令的方式,将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炮捶以及雷慕尼创编的33式分解、细化,以期让学员更好地掌握。有一些重要的典型动作在套路中反复出现,比如六封四闭和单鞭在一路中分别出现七次,她在教学中,让每个重复动作略有不同,或顺缠丝,或逆缠丝,或平圆缠丝,或立圆缠丝,丰富了技艺内容,也激发学员举一反三的能力。她平时练拳走养生架,比赛时走竞技风格,教学时则分解细化,让同一趟拳在不同时候发挥不同的功用。因田京苗擅于教学,吸引了很多外籍学员前来学习。至今,她传授德国、美国、荷兰、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学员近百人,多次赴国外教学。她的很多学员在各自国家传授学生,使陈式太极拳生根发芽。她的韩国学生还在韩国创建了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韩国教学基地。她的很多外籍学员在国际武术比赛上摘金夺银,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异常浓厚。例如,美国的学员们分布在不同的州,每到周末,他们都会不畏路途遥远,聚在一起交流切磋,互相提高。2008和2009年,德国电视二台和日本NHK电视台特地赴京,对田京苗进行采访和播报。

田京苗尊师重道,不忘师恩。雷慕尼老师去世后,安葬在湖北故里,每年清明期间,田京苗和师兄弟们只要能够抽出时间,都会前往祭扫。前些年,因政府占地,他们为雷老师墓地迁移事宜出力甚多。2010年,他们组织了雷老师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缅怀、追忆先师,并进行了技艺交流。田京苗认为,将雷老师的技艺发扬光大是对先师最好的缅怀,她正在脚踏实地地不断努力、进取……

田京苗近照

田京苗与恩师雷慕尼

田京苗收徒仪式合影

田京苗专著

国外武术刊物中关于田京苗的文章

以上文章转自:全球功夫网

紫竹院辅导站参加2018北京市传统武术锦标赛

2018年3月31日, 紫竹院辅导站的学员参加了2018北京市传统武术锦标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中陈宇获得了女子成年组枪术第三名。

李峰获得了男子成年组枪术第五名。

马奕良获得男子成年组二类拳(通背)B组第一名。

马怡铭小朋友获得了女子少年组刀术第二名,棍术、枪术、双器械第三名。

祝贺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九届会员大会隆重召开

2018年3月25日,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第九届四次会员大会,暨纪念著名武术家冯志强先生诞辰90周年活动,在北京温都水城的汉风唐韵餐厅举行,紫竹院辅导站39名会员在田京苗老师带领下参加了此次盛会。

在这次大会上,紫竹院辅导站因为积极组织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为协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年度优秀辅导站,田先生和边防代表紫竹院辅导站上台领取锦旗。

田京苗老师、赵青老师、李荣先老师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紫竹院辅导站的刘禾乔被评为年度优秀运行员,田燕生,张桂茹,魏全喜、陈宇、李峰、张鹏、温建昌、张朝阳被评为优秀会员。

大会议程结束后,各站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武术表演,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薪火传承环节,田秋信老师和田京苗老师代表第三代传人,李荣先老师、赵青老师和陈福滨老师代表第四代传人,邵明文老师和王慧英老师代表第五代传人,北京陈式太极拳三代人同台献艺,进行了精彩的陈式太极拳表演,田京苗老师演练的是雷慕尼老师创编的陈式太极33式,整趟拳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松静沉稳、神形兼备,赵青老师演练的是陈式太极拳一路,李荣先老师演练了陈式太极拳二路,精彩的表演引来雷鸣般的掌声。

紫竹院辅导站的赵青老师、童嘉琪老师、李峰老师、温建昌老师、张朝阳老师随后上台表演了集体鞭杆。

推手心得

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好。我是周延斌,以下是我在学习推手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如有谬误欢迎大家指正。

跟随师父学习拳架与推手多年,但因为自己懒散,至今拳架不得精进。相对于拳架我在推手练习中下过些功夫,资质鲁钝,也只是得些皮毛。愧对师父栽培。虽然学艺不精,但也有些体会和教训,与新近开始练习推手的众位师兄师姐分享一下,以便大家能在推手练习上少走些弯路。

首先我想谈一下对于推手的认识。我觉得推手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懂劲明理。懂劲自然是懂太极之劲。太极之劲应该是松沉而整的。这种劲力起始于足下节节贯穿于梢节,中无迟滞耗损。松和整是其中的要点。而说到松和整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因为只整而不松就是僵,只松而不整就是懈。只有把松和整两个看似对立的条件通过刻苦准确的练习统化唯一,才能达到渐悟懂劲。既然目的是懂劲,可见招法胜负都在其次。所以说推手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击对抗练习,而是探索太极拳奥妙的一把钥匙,是追求本质的工具并非只是招法运用和竞技的需求。

01

图为田京苗老师指导周延斌练习推手

在刚开始接触推手时,新学的师兄都难免着迷于牵化发放,以求得练习中一时的胜负顺背带来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则容易因为相互较力导致肩臂越练越僵,跟劲无法通达。又或是过分的追求走化,体势松散摆肩涮胯,不能形成合力。以上这些都是初学推手的大忌,其实也是练习拳架的大忌。所以推手犹如练拳也需要强调体势中正、走架工整、忌盲目用力以求发放。推手是二人互练,需要相互规范彼此动作、相互配合才能求得彼此松活圆整。所以习练双方都要以师父喂手的劲力和具体动作标准要求为练习基准,共同揉练以求懂劲明理,切忌为追求胜负而推来搡去、怪招频出,误人误己。

图为田京苗老师指导周延斌练习推手

图为田京苗老师指导周延斌练习推手

所以只有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正确练习推手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而要做到正确练习我觉得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踏实的心态,戒骄戒躁。大家在学推手和学拳架的时候都喜欢谈悟性,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全在于所谓悟性更在于所下的功夫。比如有的师兄拳架学得快,大家都是觉得是悟性使然,但在推手的学习中确迟迟不见像拳架里那样的习练成果,是推手比拳架难学吗?肯定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功夫没有下到。以此反推拳架练习也是一样。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为何要十年才能出门,怎么练十年才能有成?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话说远了,回到推手上来。初学推手一般都是由单推(单手推手也叫单轮)和双推(双手推手也叫双轮)开始学习。其中单推手可以说是整个推手练习的基石,这一点我觉得是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记得师父当初带我们学习单推手由平推轮进而到立推轮再到贴臂插掌画八字,一项一项教下来一丝不苟。而最后坚持练的师兄寥寥无几,大家当时都想尽快学双推手。当时我也不太理解,以为立圆、插掌不重要所以练得很少,直到后来师父带大捋才明白这些练习的真正意义,想往下走缺的练习一个不少都得补回来,之前的功夫没练到再学什么也是徒然。正所谓没有一就没有二,推手练习就是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练得扎实最终才能学有所成

图为田京苗老师指导周延斌练习推手

图为田京苗老师指导周延斌练习推手

前面说到的目的和心态,接下来再和大家说些我通过练习推手后对拳理的一点理解。以下文中所说推手都专指陈式推手。这里我之所以强调是陈式推手,主要原因在于太极拳虽然至理相通,但各家的练法却各有千秋,对于推手而言在没有练就本门扎实精纯的基础的情况下,杂学各家必至一事无成。对此我有多次切身体会,并非是持有门派偏见,实是因为见到过太多深刻的教训。

推手是明理铸基之功,虽然相对于拳架动作简单,但仅就定步单推手来说依然包含了太极十三势中核心的中定、进、退、顾、盼之五体势。在太极十三势中五体势为体,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而推手正是通过反复打磨五体势之功而终至足下之劲贯穿周身调配于梢节,拔出棚劲。而棚劲作为八法之首也是八法的统领,可谓一劲生而百劲通。可见出棚劲是太极拳进阶的重要基础,而推手又是导出棚劲的重要工具。

就我个人推手练习中的体会来说,棚劲的意义在于充盈贯穿,在没拔出棚劲之前我与人推手接手时虽然彼此两手相搭,但相互其实并未形成串联,对彼此的力量变化感受非常迟钝。对方之力过来更多是靠本能去扛架,既不能导对方的力于自己的足下,也不能正确判断对方的力道大小虚实以做到适当的应对。王宗岳《太极拳论》里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又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里面说的“”与“”、“阴阳相济“的前提就是。而推手中如果无棚劲贯穿就会出现象这种情况,对方力大时我本能反应之力更大,形成对顶。或是,对方力大时我一味不接,以为闪躲就是走化。这些都是不能以正确的力量与对方相合,无法做到无阴阳转换的表现,形不成拳论中的走化沾粘。最终只能是“人刚我柔变成跑,我顺人背使劲怼。”话虽玩笑,但基本上是初学的通病,大家需要多加注意。

而为什么棚劲贯穿才能做到走化沾粘、阴阳相济呢?这是因为棚劲不同于人体自身的本力(也可以说是肌肉反应力量)。本力更多的依赖于身体反应,比如在应对外力冲击时人本能的反应都是肌肉绷紧以形成自我保护,这是人类自然进化中形成的本能,是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重要机能。但问题在于这种力变化不灵活,并且对力量变化的反应也不灵敏,是不辨虚实的。 所以对应在推手中,初学的师兄往往会被做空,原因就在于此,对面的力量往往貌似很大,自己本能反应就是紧张并且全力应对,而此时对方之力稍加变化引导就造成了自己扑空失重。其实就是俗话所说的不识逗,被别人以虚就实,放空了。转过来说,如果此时是以棚劲应对接手则不然,因为棚劲不只贯穿充盈自身,更通过接触(单推手中是通过搭手的掌根与腕根的接触)与对方贯穿,形成系统。这时我不仅自身足下之力贯通梢节,并且也通过棚劲接触感受对方,从而掌握对方的力量意图,这就形成太极的听劲,从而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顺应对方的变化而变化,即避免了由于自身反应过度僵挺给对方以凭借,又防止了对方走脱。而如果推手双方都能以棚劲相互贯穿对应运动,这样就形成了阴阳相济的太极运动。此中的奥妙是推搡拉拽、我胜你败的斯技旁门所不能体会的。

图为周延斌和张桁硕在缅怀雷慕尼老师逝世三十周年活动上进行推手演示

图为周延斌和张桁硕在缅怀雷慕尼老师逝世三十周年活动上进行推手演示

以上是我通过练习推手所得的一点感悟,虽然拉拉杂杂,谬误难免,但确实都是亲身体会。之所以献丑写出来跟大家探讨,主要是感慨敬佩师父传拳的辛苦不易,希望能和众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起好好的把拳艺传承下去。各位共勉吧。